欢迎访问乐鱼官网!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023-45669877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023-45669877

ob电竞配送论文范文7篇

发布日期:2023-05-21 16:43浏览次数:

  ob电竞1.1定位不清晰、功能不齐全目前,国内加工配送中心在建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清晰,部分加工配送中心业务只是简单的钢材剪切、配送、仓储,只起到中转功能甚至是钢材贸易商的角色,没有先期介入挖掘下游用户的市场需求而提供相应的专业化加工配送服务,无法满足终端用户对经济、快捷、高效钢材配送的要求,更不能为用户在选材、用材指导方面提供一揽子的钢材解决方案,与国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市场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相差甚远,导致部分加工配送中心投产后设备开工率低、加工业务简单、加工水平不高、技术服务能力匮乏、盈利能力较差甚至亏损。

  1.2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化目前,国内加工配送中心缺乏标准化的制度和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从前期设立阶段的调研选址、股权结构、机构设置到后期运营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物流水平、库存监管、资金管控、风险分析、信息化建设、应急机制等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可以复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与终端用户市场对加工配送中心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加工配送中心在不同地区间的复制推广。

  1.3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当前整个钢筋工程的加工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由于图纸设计不标准,设计图纸无法直接导入翻样算量软件;②钢筋翻样软件版本多但不成熟,钢筋翻样仍然以手工为主;③钢筋翻样软件的翻样结果不能与数控加工设备实现数据共享,需手工输入,费时费力且易出错;④目前,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多采用进口设备,虽然进口设备有成熟的钢筋信息管理系统,但国内外设计和加工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自带的信息系统难以在国内使用;⑤无法实现加工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当前,钢筋加工过程中信息化缺失,使技术人员很难对加工过程和进度实现可视,技术人员要了解加工进度和发货情况,必须到车间现场去询问和统计,工作不便,统计工作量较大,也不够精确。

  1.4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能力低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发展分为现场加工阶段、成型钢筋单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成型钢筋组合构件加工配送阶段,这三个阶段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依次提高。当前我国处于成型钢筋单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欧美、新加坡以及台湾已经进入了成型钢筋组合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技术交底、图纸翻样、优化套裁、料单转换、进度监控、签收管理、对量结算。现阶段我国亟需具备以下技能的成型钢筋加工技术人员:①能够熟练阅读并解读图纸,熟练掌握平法识图;②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及流程,清楚施工顺序和步骤,能够制订成型钢筋加工配送进度计划;③熟练掌握钢筋工程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能够控制成型钢筋加工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④熟练掌握图纸翻样技能,能够对接收的料单对照图纸进行料单审核,否则无法与前场进行细节沟通,也无法主动提交钢筋采购需求计划;⑤熟练掌握钢筋对量方式和方法,能够进行成型钢筋加工配送量的对量和结算。

  2.1加强政策引导一方面,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在欧美等地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ob电竞,为了推动中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逐步淘汰落后的钢筋现场加工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率、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局面,需要政府出台行业鼓励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施工企业逐步接受成型钢筋,进行模块化生产。另一方面,在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在抑制投资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产业链,鼓励现有钢铁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提升等措施不断挖潜,建立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是处于“阵痛期”的现有大型钢企提升增值服务、拓宽产业链的有效方式。

  2.2规范行业标准在欧美、台湾等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比较成熟的地区,组合成型钢筋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改变。在这些规范与标准中,根据成型钢筋安装的需要,对锚固方式、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等进行了变化,使组合式成型钢筋应用得以实现。

  2.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个钢筋工程的全过程信息化势在必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建筑工程云计算阶段,钢筋工程的信息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建筑软件开发商与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商和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企业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一套适用于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信息软件,将钢筋工程的整个链条用信息软件贯穿起来。在技术成熟地区,设计规范的标准化为成型钢筋技术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ob电竞,设计规范的标准化实现了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带来了钢筋翻样的标准化;图纸到料单的转化实现了信息化,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信息化与料单实现了有线或无线通讯对接;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信息化使钢筋加工过程实现了可视性,可以方便的跟踪成型钢筋加工进度和质量;二位条码的广泛应用使交付签收日益方便快捷,保障了钢筋加工质量的可追溯性;交付过程的信息化使钢筋对量、结算工作简单、快捷。

  2.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力度首先,要提高对成型钢筋技术工作的认识。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推广需要先进的硬件与软件相互结合,作为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关注硬件建设,更应重视技术系统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使之与硬件相匹配。

  (一)基础事实说基础事实说是根据事实的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分配证明责任,即依据待证事实的难易程度对待证事实进行分类,以明确对哪些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对哪些事实不承担证明责任,不考虑待证事实在法律要件上处于何种地位。此说可以分消极事实说、积极事实说、推定说。消极事实说把待证事实分为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主张积极事实的人承担证明责任,主张消极事实的人不承担证明责任。所谓积极事实是指当事人主张某类事实存在,对存在的事实在性质上容易证明,因此,由主张此类事实的人承担证明责任;消极事实是指当事人主张某类事实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无法证明,因此主张消极事实的人不承担证明责任。外界事实说将待证事实分为外界事实和内界事实,主张外界事实的人承担证明责任,主张内界事实的人不承担证明责任。所谓外界事实是指可以用五官去感知的事实,比如物体的外形、颜色、气味等,对于此类事实,因其可以被五官感知,容易证明,因此主张外界事实的人应承担证明责任;所谓内界事实,是指人的内心活动,如故意、恶意等ob电竞,对此类事实,因其存在于人的内心,如果当事人不告知他人,则难以证明。因此,主张此类事实的当事人不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对外界事实说来说,内界事实并非完全不能证明,当事人可以通过外在的客观表现,间接推定当事人的内界事实;其次,当双方当事人都主张内界事实时,证明责任仍无法分配。推定说,该说作为消极事实说的补充,认为作为证明责任分配的例外,应当以经验上的推定为根据,即以是否可以对待证事实进行推定为根据确定证明责任分配标准。如果事实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那么该事实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远比其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要大,因此主张待证事实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证明责任。主张持续不变的状态的事实,因其保持不变,我们可以推定其存在,主张此类事实的当事人不承担证明责任。但推定说对待证事实进行划分的依据是个人经验,但个人经验却存在差异,造成分类标准因人而异的缺陷。

  (二)法律要件说法律要件说是将法律要件事实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事实由不同的当事人进行证明。法律要件说有众多的分支学说,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规范说。规范说由德国著名法学家罗森贝克提出,他认为,民法的实体法规范中包含着证明责任的分配的规则,立法者在立法时已经将证明责任考虑在实体法规范之中,通过分析民法的实体法规范,可以得出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律。以法律规范为出发点,罗森贝克将民事法律规范分为基本规范和对立规范,其中基本规范为权利发生规范,也是法律规定的通常情况;对立规范包括权利受制规范、权利妨碍规范、权利消灭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例外规定。对法律规范分类后,主张权利发生的当事人对权利发生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主张权利妨害、受制ob电竞、消灭的当事人对权利妨害、受制、消灭的事实负证明责任。

  (三)新说上述的众多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证明责任的分配得到合理的解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诉讼开始增多,如环境污染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医疗事故案件等,原有的证明责任尤其是规范说在解决证明责任分配上表现出教条主义的倾向,不能实现证明责任分配的实质公正。鉴于此,出现了证明责任分配的新的学说,我们称之为新说。新说主要包括危险领域控制说、盖然性说、利益衡量说。危险领域控制说认为,只要待证事实处于加害人或债务人的控制范围之内,就由控制危险领域的当事人对此承担证明责任。盖然性说主张以待证事实的发生的可能性的高低来承担证明责任,主张待证事实发生可能性高的人承担证明责任,主张待证事实发生可能性低的不承担证明责任。利益衡量说主张在解决具体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时,应当由法官参考双方当事人与证据的距离远近、举证的难易程序及诚实信用原则等因素加以决定。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定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主要依据是新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对此,有学者称之为“谁主张,谁举证”,实际上该规则仅仅提出了主张方提出证据的责任,即主观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没有提出主张方没有提出证据时的结果责任即客观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同时,该规定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事实的不同方面均进行主张,但待证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法院依然无法作出裁判。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证据规则第2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证据规则第2条对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提出客观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明确了在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该条款为法院在事实真伪不明时如何作出裁判指明了方向,但在双方当事人仍未就双方当事人均对同一事实从不同方向主张时的证明责任提出解决的办法。此外,依据证明分配的相关理论学说,证明责任隐含在实体的具体规定之中,对此,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规定在《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中也有规定,综合以上各法规定,以及各国对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学说,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如下:首先,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必须对该权利或法律关系的发生法律事实负证明责任,不必对不存在阻碍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负证明责任;存在阻碍该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的证明责任由对方当事人负担。其次,主张权利已经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对引起权利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不必对引起权利变更或消灭事实的不存在承担证明责任;主张阻碍权利变更或消灭事实的当事人,对阻碍权利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二)合同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针对多发的合同案件,我国证据规则第5条作出了具体规范,这实际上是对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一种具体化。证据规则第5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三)特殊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一般情况下,我国证明责任分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分配规则,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针对一些新型案件,一般的证明分配规则不足以满足实质公正的需求,对此,我国证据规则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倒置实为举证责任的转换,该转换建立在罗森贝克规范说的基础之上,没有规范说的正置,也无谓举证责任的倒置。对举证责任倒置的案件主要涉及环境污染、产品责任、饲养动物侵权、建筑物责任、高度危险作业等领域,对于此类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主要是举证难易的问题和保护弱者两方面的考虑,比如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类案件中,危险作业方更容易控制自己所处的危险领域,更加容易取得证据,受害方不能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此情况下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则由加害方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对于证明责任倒置,主要规定在我国证据规则第4条的规定:第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第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第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第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第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第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第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第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1.违背公平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我国法律却并没有给予被害人要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2.司法解释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立法原意和精神。我国法律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惩治犯罪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被害人受到伤害却不能要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明显违背了法律保障人权的精神;3.助长审判人员“重刑轻民”的错误思想.自古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重刑轻民”的思想,审判人员认为对被告人处以严厉的刑罚就已经是对被害人的一种安慰,从而不再受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这种做法无疑是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忽略;4.不符合国际社会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外国很多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纳入立法体系中,以法律形式来保障被害人的人权。而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及司法解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5.降低了诉讼效率。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做法降低了诉讼效率,使诉讼程序变的繁琐。

  随着人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由于案例中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司法实践先于立法承认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后来,各国相继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外国学者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十分成熟并且在很多国家都已经有相关的立法,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理论,对于我国刑事立法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应修改相关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来主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因此,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纳入我国立法体系中才能线.应明确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的构成要件:(1)被害人的人格权受到侵害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这一要求是有前提的,并不是被告人对被害人的所有侵权行为都能提起赔偿请求;(2)有精神损害事实存在。必须是被告人在犯罪的过程中确实对被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即有精神损害事实发生或者存在;(3)犯罪行为与精神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发生了对被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精神损失这一事实,两者间应存在因果关系;(4)请求需在诉讼过程中提出。被害人要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必须在刑事案件立案后,一审审理终结前提起。

  3.应准确界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必须有明确界定,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会对被害人造成精神损害,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必须限定在对被害人的人格权造成了侵犯这一范围内,对被害人其他权利的侵犯则无权提请精神损害赔偿;

  4.应明确赔偿权利人。究竟谁有权提请精神损害赔偿或者由谁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答案是肯定,只有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对被害人造成了精神损失,因此,要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必须为被害人,其他人则无权提请精神损害赔偿;

  本文以1996-2015年间发表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上的电子商务论文为分析样本,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Excel、NetDraw软件研究揭示国内电子商务近20年的研究情况与热点。分析显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研究相对成熟,核心区期刊已形成,西安交通大学为此领域重点科研单位,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移动电子商务,电子交易支付与安全,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对策,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现有研究虽然对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研究热点、核心期刊等进行了一定研究,然而在数据源的选取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数据源选取的覆盖时间与期刊范围较窄,研究方法与结论较单一,因此不能全面总结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基本情况。为此,本文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为数据源,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与网络图谱多种方法对国内电子商务核心论文展开分析,以全面总结该领域学术研究情况。

  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总览》)作为数据来源,以“主题”为检索字段,检索词为“电子商务”,并选择“精确”匹配以提高查准率,时间跨度为1996-2015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检索时间为2016年4月,检出符合条件的论文共14823篇。以近20年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第一,国内电子商务萌芽于1997年第一批电子商务网站的创建,研究从1996年开始,能更好的反映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第二,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能够代表某学科的研究水平。

  文献计量学与影响因子。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知识载体进行定量分析。影响因子是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工具之一。本文使用影响因子来评估电子商务相关期刊的相对影响力,其中涉及的期刊影响因子来自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报告。对电子商务时间、作者单位、关键词、刊名等字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呈现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内容分析与网络图谱。内容分析将非定量文献资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并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词语出现频率分析是内容分析的一种常见形式。共词分析也是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它通过识别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主题的术语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的现象,判断蕴含在这些文献主题中包含的观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

  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研究水平和发展历程。对样本文献依照发表年份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1996-2007年,核心论文数量呈上升或基本稳定趋势,而2008年,核心论文数量明显下降。原因有两点:其一,2008年开始,《商场现代化》等电子商务领域发文量较大的期刊不再为核心期刊;其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进入转型与升级期。2012-2013年,发文数量又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原因类似。由此可见,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本领域学术研究影响比较明显。样本文献涉及期刊1174种,对发文量统计,前10名结果见表2。其中,《商场现代化》以1202篇高居榜首,不过2008年以后,该期刊不再被《总览》收录;其次为《中国商贸》,发文量656篇,情况类似;然后为《商业时代》(现更名为《商业经济研究》),发文量597篇,影响因子0.457。因此,《商业时代》为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累计发文量最多的核心期刊。根据布拉福德定律,按期刊载文量,可将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期刊分为三个区即: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如表3所示。排名前12的期刊所发论文量(共5102篇)占论文总量的34.42%,超过1/3,构成核心区期刊。由于部分期刊不再被2014年《总览》收录,故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期刊有《商业时代》、《商业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情报杂志》、《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科学》。但此结果也受到数据库收录范围、期刊载文量及出版周期的约束。

  为更好了解对国内电子商务研究领域贡献较大的科研单位情况,对第一作者单位进行分析。1996-2015年间本领域存在作者单位论文共13576篇,对第一作者单位进行分析,见表4。西安交通大学为本领域核心论文发文量最多的单位,20年共发论文247篇,占总论文量的1.82%;其次为武汉大学207篇,占比为1.52%;再次为华中科技大学181篇,占比为1.33%。排名前10的科研单位发文量占所有单位发文总量的10.93%。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能够提纲挈领的表达某一论文的核心观点(邱均平、王明芝,2010)。通过统计高频关键词,可以总结出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通过关键词的共词特性,可以更好地归纳某一学科专业的研究重点。因此,对电子商务核心论文关键词及共词进行统计。样本文献中含关键词核心论文共14815篇,对其进行分析,排名前20的关键词情况见表5。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平台、网购、供应链、移动电子商务为近五年热点关键词。本领域近20年热点关键词前五名为供应链、对策、物流、中小企业、电子支付。除“电子商务”外,筛选出频数100以上关键词,得到如表6共词矩阵(部分)。选取次数4以上的共词关键词,应用NetDraw软件绘制网络图谱,见图1。通过共词网络图谱,可直观看出电子商务的核心研究领域及其之间的相关程度。图中节点越居中心,则表明与其有联系的节点越多,节点线段粗细程度代表两个关键词共词频数大小,节点周围越发散,则代表其是某个研究群的中心。可以看出,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移动电子商务,电子交易支付与安全,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对策,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为电子商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一,此20年间,电子商务领域核心论文数量呈波动性增长,核心期刊区已经形成,为《商业时代》、《商业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情报杂志》、《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科学》,其中《商业时代》为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累计发文量最多的核心期刊。第二,电子商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前三名为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居榜首,占总论文量的1.82%,为电子商务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研究单位之一。第三,通过关键词分析发现,电子商务平台、网购、供应链、移动电子商务为近五年研究热点关键词。近20年热点关键词前五名为供应链、对策、物流、中小企业和电子支付。第四,对重点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发现本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移动电子商务,电子交易支付与安全,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对策,协同过滤推荐系统。

  1.潘红春,邵兵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3-2008年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J].情报杂志,2009(11)

  2.陈远,郑珊.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主题结构分析[J].情报科学,2013(4)

  3.杨兴凯,曹倩雯.面向电子商务领域的学术期刊计量研究[J].现代情报,2013(3)

  本文共对361篇论文进行物流研究方法的比较,其研究方法的比较分类,主要是参考了翁心刚、刘飞燕采用的物流领域的研究方法,分别为调查、采访、观察、专家讨论、案例研究、实验、文献分析、背景分析,对于采访、专家讨论的研究方法在物流领域使用的较少的情况,故本文舍去这两种研究方法。物流领域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调查法、案例研究、实验法。其中,调查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方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方法使用次数呈逐年递减的情况,而实验法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国学者的物流管理研究仍然是落后于其他国家,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调查研究以及案例分析,来了解和掌握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模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学者不断掌握我国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同时,随着计量经济学、计算经济学、计算机仿真等技术的成熟,使得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朝着更加体系化、科学化发展,如通过抽象的模型来模拟一般性的物流活动,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数据和实证分析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等。

  本文共对361篇论文进行受资助情况的分析,资助共分为三个等级,部级、省市级、校级,其中部级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类基金等部级的资助项目,通过对论文资助情况的了解,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于物流领域的关注情况以及学术界对于物流领域的研究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每年参选的论文中,受到资助的研究成果性论文比例逐年增加,其中部级的增幅较快,反映出国家或者是学术届对于物流领域的关注度也是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反映出,现在物流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文共对361篇论文进行第一作者的来源进行分析,划分为985院校、211非985院校、非985和211院校,通过对论文作者来源作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在高等院校中被关注程度及研究水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985院校对于物流理论的研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11院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映出我国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国内重点高校学者们的关注,其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虽然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是我国学者对于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加上国家对物流业的大力支持,使得物流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其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获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

  在大多数高校中,具有物流实际管理经验和可操作能力强的管理指导老师普遍缺乏,因为大多数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往往来自相似的专业或者直接从相关专业毕业,这些教师基本上没有一线物流管理的实际经验和知识储备,造成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先天不足。因此,要承担指导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经验的不足。而当下大量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扩招导致这一问题更加的突出和显现,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教师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讲授基本知识和理论上,教师自身没有进一步去一线掌握实际经验的意愿,而学校由于教师人手的限制,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和培训不够,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当前指导教师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

  当前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重基础、轻实践,重校内模拟,轻视一线考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相互脱节。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必要的,但物流管理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属性和实践属性,物流管理专业的终极目的是要为物流企业服务,为物流企业的管理提升和物流管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基本知识和理论必须以实际企业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和实践教学体系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物流企业存在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措施为基点;另一方面要将物流管理的理论渗透到具体的问题之中,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竞争性、复合型人才。在这种全新的要求下,就必须将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扭转当前严重脱节的局面。

  科学的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校内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这些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应注重进行真实的和可操作的案例、能够反映企业真实问题的理论体系以及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模拟操作等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包括校外实地实际方案的设计、实习的工作、效果考核和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的流程,这些流程要能合理和客观地反映不同情境下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和改进的工作方法,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将二者的优势相互联系起来,相互促进。评估体系的科学建设要引导整个教学提升实际的效果和成果,要改变传统上那种单一的以笔试考核和成绩为标准的方式,建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

  在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应广泛地采取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真实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和克服手段单一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积极地推进提倡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推广和普及。物流项目教学法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项目。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实际存在的客观条件环境下来设计最优的方案,做出最优的决策。工作过程教学法是让学生真实地模拟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教学法的指导下,不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同时更加真实地提高了对实际工作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书本所传授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真实的工作环境要求学生从企业的经营成本、技术进步和提高盈利等各个方面考虑,从细微的细节入手来提升企业运行的科学化水平,并将企业的发展放在整个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要求新的理论和知识来回答这些新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通过工作环境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思考了新的环境对理论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校企良性联动机制的建立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和学校自身所不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二者有效的合力。校企良性联动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学校要邀请企业一线的实际管理者走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或讲解某一领域的问题或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知识累积,学生在专题的讲座和培训中对本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寻找到自己的专业实践点。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和学生到物流企业一线去进行临时性的有偿轮流实习。在这种初级合作的基础之上,建立更紧密的联动机制,最重要的是企业和学校共建和共享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物流实验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学校和企业可实现资金和技术人员的相互共享,学校提供自己的一线专业教师在实验室做一些研发性的工作,而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建立实验室,这样保证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应进行深度合作,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定向的人才培养,学校可以将部分学生或班级以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展开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及其方案的制订。

  总之,对物流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其终极目的就是使整个教学和实践能够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使命,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更好地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和期待。

  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就目前培养情况来看,每年学生的发展路径呈多元化趋势。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物流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任何一方实践教学不能满足都会大大削弱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对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物流人才,必须不断开阔视野,在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两方面同时强化实践基地建设。

  很多高职院校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都会反映同样的困难,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实践环节后难以掌控。特别是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实践教学多元化,管理的难度更为突出。如果实践教学疏于管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些院校对于顶岗实习没有统筹安排和后期跟踪指导,导致学生选择盲目,或者是进入了企业后没有针对性地实习,有的甚至荒废了实践时间。有些院校学生通过学校的联系进入了企业,但学校和企业没有很好地沟通共同管理,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好,甚至可能会妨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今后接纳实习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之前,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前期动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辅助和补充,让学生能在校内了解企业管理运作方式和流程,对今后的岗位有清晰的认识,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综合竞争力。实践基地的合作企业,应尽可能地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与学生专业方向相符合的知名日本物流企业。

  外语能力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职业素养也不容忽视。使学生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才能拓展国际化视野,理解跨国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内的日语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日语能力。

  联系好优秀的合作企业后,我们制定出相应的实践基地管理方案,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实践时间按照专业教学计划需要执行,按照学院整建制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建立起完整的校外实习制度提供有力保障。实习过程由校内外教师及时沟通,共同管理。实践结束后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核定成绩,并纳入顶岗实习成绩。在此特别推荐的有效管理方式是建立起完备的网上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我院在网上教学管理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并严格进行了过程管理。学生由制定实习计划这一环节开始,到实践活动的周记、月记、实结、包括实习的变动等都将记录到平台中。学校配备的管理教师在与企业联系的同时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态,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直至做出实习成绩评定。另外,教师通过参加顶岗实习这一实践过程,可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深刻地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不断的对外交流和实践中,提升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形成更加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同时,可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加以调整,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载体,其建设是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通过我院对基地建设的探索和研究,对其他高职院校此类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我院3个院区,目前开放床位1509张,日门诊量为5000例次,3个手术室日手术量共计80~90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工作人员32人,男18人、女14人,年龄36~45岁,平均41.0岁。学历:本科5人,大专6人,中专2人,高中6人,高职6人,初中7人。其中护理人员1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1人),消毒员4人,辅助人员15人。设备:有长龙清洗机1台、单舱清洗机1台、高压蒸汽灭菌器3台、环氧乙烷灭菌器1台。负责三个院区临床及门诊70个部门、3个手术室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工作。自2012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实施集团化医院各区域小组负责制。

  全面评估承接情况,从物流人员配比、物流运输方式、运送途径、时间、信息、成本核算上作好充分准备。本消毒供应中心调研3个院区床位数、门诊量、日手术数。临床科室的物品需求特点,3个手术室各专科手术分布情况、急诊手术分布情况、外来器械准备率、外请教授自备器械准备率、各院区周转情况,经分析论证计算出每日需清洗器械数量9000余件,每日需灭菌器械及敷料近460包。每日常规监测18锅次,生物监测1锅次。

  医院物资中心(供应中心、仓库)配送线路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和影响着配送的速度以及成本和效益。首先准确计算出消毒供应中心与各院区之间的最短距离和运输需要时间,制定分院物资配送路径图;根据手术室手术量、手术器械周转率、分院路况等制定出交叉错时集中供应模式。每日7:00、10:00、13:00、15:00回收北手术室(承接普外、胸外、神经外科、骨科、烧伤科、夜急诊手术)、南手术室(承接五官科、泌尿外科手术)手术器械,8:00、11:00、14:00、16:00回收友谊手术室(妇科、产科、儿外科、肾病科手术)手术器械,同样于相同时间段另一支物流配送完成相应无菌包的发放工作,按行业标准原则做到专人、专车、专线规范物流运输工具及配送队伍

  医院配备专用物流配送车1辆、专职司机1名、物流运输箱20只。每日轮流出勤院外配送护士1名,辅助工作人员1名。物流配送车与物流转运箱,均严格按行业标准规定洁、污分开ob电竞,不交叉、不逆流。借鉴黄浩等的目视管理理念,建立筹码识别系统。我们根据物品的来源地放置不同颜色的筹码:绿色代表临床科室物品,蓝色代表手术室物品,紫色代表租赁公司的器械,黄色代表特殊污染物品,红色筹码代表急用器械或物品,便于优先处理和配送。包装区根据物品的来源地运用不同颜色的外包布,北手术室用草绿色,南手术室用淡绿色,友谊手术室用墨绿色。病区各类穿刺包外包装采用纸塑袋,以便无菌物品发放区直观、准确、快捷发放。

  1.2.4评估医院信息流高峰时段拥堵情况,调整各院区临床单元的登陆时间,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受理需求

  本部院区病区在发放当日7:00、友谊院区在发放前1d16:00、广仁院区在发放前1d15:00登陆,这样在信息系统上协调分流,既能避免各分院同时拥堵物流信息平台,又能使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发放区及时接受各单元需求,保证其工作的有序性。

  ①组织全体护士和辅助人员学习海尔集团、三九药业集团等企业成功实施物流管理案例。全员在掌握医院感染知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物流知识,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②制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客户服务规范及流程”、“供应室精益管理目标”、“医院物流信息平台成本核算流程及规定”、“消毒供应中心物流网络应急预案”等制度,实现管理制度化。并建立工勤辅助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定期培训考核。③从医院运营成本、人员专业化培训、消毒供应中心业务熟悉程度等多因素考虑,由供应中心辅助人员取代医院物业公司人员配送,形成护士长-组长-值班护士-辅助人员的物流组织网络。

  ①下收下送与轮流配送作业。通过物流管理协调好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物品交接时间和地点。与供方准确核对申请信息与发放实物。统一调度运输工具,减少运输过程中物品可能造成的损失。②包装灭菌与物流加工。物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附带性的服务作业,具有附加价值,能提高产品价格。常见的流通加工包括商品的标识、分包、并包、贴税条、礼盒包装、热收缩包装、贴价格标签等服务作业。普遍的认可费用是15%的纯利润,这为临床使用无菌包的收费提供了科学依据。③无菌间管理与仓储作业。按照物流理念,履行物品先入先出原则、物架排序原则、盘点作业、拣货作业、入库及出货作业等。

  本中心借助医院HIS局域网的医院物流平台,自行补充了专科物品字典,并将手术室可重复使用器械申请与病区一次性物品的申请放置于同一界面,以便查询。管理软件将自动统计各个病区、手术室每个月消耗物品的数量和成本,生成统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医院经济核算部门,并向用物科室提供查询服务。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联网,不同区域护士均可随时掌握物品预订信息、流通信息以及库存信息。

  面对临床需求的不可预见性,根据物理管理的准时生产(Justintime,JIT)思想,制定应急物流绿色通道,优化流程,使物资准备、清洗、包装、灭菌、生物监测快速放行、配送,在1h内完成。成功应对了植入物台上意外污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二次灭菌和配送。烧伤科抢救成批伤时,接受科室申请大量烧伤换药敷料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配送上门。应急物流响应系统保障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实施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集团化医院集中供应模式后,我院在苏州地区医院感染专项检查、省厅三级医院检查中成绩优异。受理投诉3例次/年,物品发放错误4例次/年,未发生纸塑包装破损及新生儿病房灭菌奶瓶破损事件。成功应对临床紧急需求6例。开通绿色通道,随时满足临床个性化需求。人耗物耗均降低,节约了医院成本。临床满意率98.0%。而在实施本管理模式前,消毒供应中心年均受理投诉5~8例次、物品发放错误10~15例次、因纸塑包装破损延误手术1~2例次、新生儿病房灭菌奶瓶破损事件1~2例次、临床紧急需求应对无效1~2例次。临床满意率94.0%。由此可见,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集团化医院集中供应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工作安全,从而提高临床满意率。分析原因:改进后的管理模式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管理措施相互衔接,如组织与制度的健全、各项改进措施的落实,有效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信息流的预见性管理,使库存量的变化与物流需求的变化同步,实现库存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物流信息系统成本核算应用条码系统,管理各种灭菌手术包,实现了灭菌质量可追溯,且具有法律效应;对物流运行实现了无纸化、无污染的实时监控管理,有效减少了不合格产品;制作有色筹码,正确识别不同器械来源地,保证信息终端输入的正确性等;均极大地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和灭菌物品送达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①消毒供应中心物流不能完全照搬其他行业物流的经验,一般行业物流把配送作为其最后环节,而我们需要对配送后的消毒物品进行有效监控,大部分物资使用后还需回收。一般行业物流只要求准时,而医院物流必须既准时又及时,才能保证临床患者治疗需求。②物流无菌供应可借鉴食品的冷链物流,设计具备灭菌设备的物流转运箱,降低无菌物品运送途中的风险,保障无菌物品质量。③优化医院物资配送网。消毒供应中心既要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又要做到服务规模扩大与医院效益提高并存。为达到这一目标,物资配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临床所需的物资品种、数量、特性、科室间的距离,科学规划出最佳配送路线,选择科学实用的配送工具,建立一个便捷、高效、安全、节能的物资配送网。④物流运输设备的消毒、监测问题。物流全程严格做到洁污分开、不交叉、不逆流。加强细节意识,重视细节培养。将此问题纳入医院感染监控范畴,并定期抽样检查。

  结合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需求调查,同时为体现该软件的实用性和方便性,我将该软件的功能分为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其中,客户管理主要负责对客户信息进行维护、修改,并对客户合同进行管理;订单管理主要为当客户服务部门在接收到客户的订单之后,将其中的订单录入到系统当中,从而开始在整个物流系统当中开始流转的过程,并对客户的订单进行跟踪处理,以此长期保持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并随着向客户提供物流订单执行的相关消息;仓储系统是该系统的重点,是整个物流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仓储系统的高效率的运作,必将推动整个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高效运行。在本软件模块功能的设计中,我们融合现代物流的思想,将物品从入库、出库、盘点在到不良品的处理和实时查询等都融合在一起,并可实现对货品批次的精确跟踪,而且可提供完善的相关单据报表,从而保证仓储系统的运行稳定;运输管理作为对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运输的快慢将直接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因此,为更好的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软件实现对整个物流运输的全过程监控,包括调度、装车、费用的处理等功能,并提供完善的单据,实现对整个物流运输的高效监控;财务管理是对在物流运输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的费用报表的处理,包括对财务的查询、财务的结算等,并生成总报表、年报表和月报表。

  基于B/S模式,其主要的原因是与传统的C/S架构相比,B/S所有的数据处理等都发生在服务器方面,而用户只需安装web浏览器即可实现对网页的浏览,并减少对用户端的数据维护,并只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即可。因此,我们针对该系统,我们采用SSH+J2EE对整体系统架构进行设计。针对该系统,我们采用的JSP+Struts2共同来实现对用户动态界面。其中的JSP是用来展现系统页面的,而其中的Struts2则主要下士系统的数据和事件响应间距当中的按钮设计。当外层的页面将所有的事件都统一汇聚到表现层当中的Action对象的时候,其会根据不同事件进行不同的Action处理。而同时为降低系统的耦合性,我们将业务处理的各个功能板块独立到业务层当中去,当表现层中的Action对象可将不同的事件委托给已经被定义的独立运作的组件当中去。如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持久化的数据处理,则一般通过其中的JDBC接口来实现和数据管理层RDMS的连接。而对于持久层,则通过对象关系模型提供的HQL操作来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而其中的JSP动态页面相应是根据用户提交的请求,并将相应的struts、xml当中的相关配置提交到其中的Action定义的独立业务对象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Action只起到一个简单的器的作用,但其不属于业务层中的业务组件,而仅属于一个简单的转接器,将其中的相关处理请求转接到业务层Spring层中。当数据的请求传递到持久层,通过持久层当中的数据接口,从而驱动连接数据库。实现页面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对该系统的设计中,其具体的数据流程为:首先为用户登陆并提交订单,系统管理员会根据订单的类型和具体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流程处理,若其要求存货,系统则会生成运输单,对运输单的处理则会安排车辆进行作业,并对库存进行查询,进行入库作业之后,会产生入库单,并产生相应的费用,再由财务管理对各种不同的费用进行处理。若直接从仓库出货,则进行库存查询,查看是否有货,并查看其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满足则进行出库作业,并产生运输单,处理运输单并安排相应的车辆,不能满足则进行采购,进而再生产相应的运输单,并满足客户要求,产生相应的报表,再由财务管理模块进行相关财务表格的总结。

  对财务模块的设计其主要的步骤是首先对SSH环境的搭建,通过按照一定的设计程序,实现对SSH2环境的搭建之后,方可进行对程序的进一步开发。而对该环境的搭建,其主要的目的是设置配置文件AplicationContext.xml,该配置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Spring与Hibernate层的整合。

  重庆市烟草公司按照“低投入、高效率、数字化”的建设思想(物流目标),坚持“半径最佳、交通最畅、流速最快、流程最短、规模适度”的原则,截至2006年12月18日,历时14个月,投资1.18亿元,建成了江北配送中心,万州、涪陵、黔江、丰都区域配送中心。年分拣配送量100万箱,覆盖40个区县,8万平方千米,10.5万客户。论文百事通渝烟物流“一个中心库存+四个分库”5个节点形成,实现全市卷烟营销“一库式”管理模式。其中,物流分公司是隶属于重庆烟草公司的专业分公司,并且专职负责全市卷烟物流规划、项目建设、集中储存、集中分拣、分级送货、中转运输等。除直管江北中心库外,并负责对万州、涪陵、黔江和丰都四个卷烟配送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作为渝烟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江北配送中心的物流业务流程是渝烟物流体系中仓储、配送环节的主要节点。配送中心占地28亩,其中,仓库面积14500多平方米,设计库容量3万箱,设计配送能力70万箱,覆盖客户5.5万户,直接配送最大半径50千米,接力配送最大半径150千米。

  仅仅从投入的资金、技术及其形成的规模来看,渝烟物流与处于同行业先行者及领先者位置的海烟物流相比,确实难以找出明显的优势。但是,渝烟物流却通过种种努力,满怀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在同行业中硬是树立起了特有的物流营运模式。从总体上来看,渝烟物流优势和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除了在最直观的物流流程中所使用到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GPS、喷码机和托盘ID卡等以外,最主要的就是重庆市烟草专卖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V3”系统)的全面运用。

  “V3”系统是浪潮软件和重庆烟草通力合作的成果。根据建设“渝烟物流”的目标与要求,重庆烟草物流系统的建设,不是单纯依靠建设现代化的仓库、配置自动化的装备来实现的,而是在“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通过“V3”系统对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中心进行有效管理。

  (1)平台统一:通过实施V3,统一了全市呼叫平台,使全市10.5万卷烟零售客户的真实需求在第一时间内集中于市公司;统一了全市货款结算平台,实现了零售客户自由选择工行、农行、建行、信合、邮政五家金融机构卷烟交易货款的实时扣划;在实现了呼叫、结算平台统一的基础上。建立卷烟物流中心;统一了全市信息平台,使营销数据实时汇集在行业各级管理部门,便于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从而提高了经营决策和运行调控的效率。

  (2)“四流”整合:四流,即“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V3上,全市的一体化业务平台的建立,在一体化的业务运作过程中,按照“呼叫统

  一、订单集中;城乡一体、接力配送;统一结算、实时扣划;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的网络运行模式,重组了全市卷烟业务流程。至此,在销售公司、物流公司、区县公司和客户之间“四流”得到了同步贯通,“四流”整合得以实现。

  正是由于“V3”系统的“数字化”功效的全面发挥,不仅弥补了渝烟物流的“低投入”在硬件上的不足,也使“高效率”变成了可能。

  “低投入”是根据重庆烟草实际情况出发,是以科学定制方案、充分利用资源、严格费用预算,加强现场管理为原则,在充分保证效能效果的同时,通过多种措施有效降低了投资额度。

  (1)优化设计方案。在“一库四点”的项目规划和设计布局上,经过不断论证,最后采用“平库储存+电子标签分拣”的建设模式,仅江北配送中心一地,就比建设同等规模“高架库储存+自动化分拣”式配送中心减少投资近1亿元。

  (2)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对项目选址的优化比对,重庆烟草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中,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黔江、涪陵、丰都配送中心均通过改造行业原有的闲置库房而成,仅此一项不但节约土地征用和房屋建筑费用数千万元,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而且功能上完全满足了集中分拣配送的需要。这些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市五个配送中心物流建设项目总投资控制在1.2亿元以内,剔除土地征用和灾备系统花费的3000万元之后,每万箱卷烟物流建设投资仅为85万元,其中江北配送中心更低至80万元/万箱,大大低于国家局规定的卷烟现代物流建设投资不含土地征用费用不超过100万元/万箱的要求。

  (3)细化管理机制。根据行业现行会计制度,将物流成本按照管理与作业两个层面分为若干核算单元,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层层分解控制指标,强化物流成本核算;优化物流信息系统,减少冗余信息传递和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优化送货线路,打破行政区划,整合配送车辆,强化车辆调度,减少运输频次,提高装载效率,降低送货成本;实施订单采集与分拣配送滚动作业,加速货物周转速度,减少库存维护成本;将卷烟集中在五个配送中心储存、分拣和送货,使全市从事分拣配送的用工减少1/3,降低了人力成本。论文百事通

  相比海烟物流超过6个亿的巨额投资、37000平方米的超大仓库建筑面积,渝烟物流的“低投入”方案不仅科学易行,而且优势凸显。

  “高效率”的渝烟物流,主要体现在物流中心的运行中。通过加强过程控制,不断优化提速,使渝烟物流的效率不断提升。

  通过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储位管理思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手持电脑、无线电子标签等设备,满足高架库自动存取功能,使卷烟快速、准确地出入库和库内移动;按照广义仓库的管理思想,对仓储区和分拣区进行统一管理,减少库内区域间的作业环节,提高库内作业效率;结合卷烟品类管理制定不同的补货策略,设立备货缓冲区,自动补货,提高分拣效率;将商流、物流、资金流整合在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运行,数据准确,传播快速,较好地消除了操作延迟。

  在物流体系的布局设计上,市局(公司)结合工业企业生产点的分布情况,把配送中心尽量建在与重庆烟草工业公司重庆、涪陵、黔江三个分厂所在地,并推广应用集装单元技术和以托盘为核心的运输单元,将占全市销量75%的地产卷烟采取托盘装卸、托盘运输,使属地工商物流快速对接。涪陵、黔江两个配送中心地址直接就选定在当地卷烟工业企业的仓库内,与工业企业“无缝链接”,当地生产的卷烟通过一条传送带从工业仓库直接进入商业仓库(配送中心),本地工商之间的物流成本接近于零。

  目前,全市卷烟营销“四流”整合已经到位,全市零售客户货款结算通过网络实时扣划,货款结算效率大幅度提高。全市11万卷烟零售客户从订单获取到送货到户,不论是直接送货还是接力送货均不超过24小时,与物流集中配送运行前相比,客户响应周期平均缩短了12小时。

  此外,渝烟物流针对企业特点和重庆地区特有的交通条件,并没有自己开展当前流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而是主动将一部分物流运输业务外包给中国邮政,利用邮政系统广阔的网络优势,将难以通过自身直接配送和接力配送达到的边远农村地区的业务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正是以V3为代表的“数字化”和重庆烟草科学的规划及论证,造就和演绎了渝烟物流的“低投入”和“高效率”。

  渝烟物流是新兴的烟草物流企业,很多管理方法、操作流程、思想理念是无章可循的。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许多由渝烟人独创的新理念就此诞生。其中,对物流成本起到明显控制作用的“通过性货物”便是渝烟物流的亮点之一。

  “通过性”是指物质流动、通过的能力。在物流运用方面主要指货物的周转和进出能力。通过性越强则货物周转、进出的效率就越高。基于上述理论的“通过性货物”是指进库的A类、B类卷烟不进入二三楼主存区存放,而直接进入零烟补货区用于分拣出库的货物。新晨

  “通过性货物”的优点主要有:提升入库作业效率,分拣机台补货连续性更强,有效减少物流成本。

  渝烟物流的江北配送中心(仓库)自2009年运行之初提出“通过性货物”概念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采取调整主存区、零烟区存储量等一系列措施,使“通过性货物”的百分比逐步攀升,由最初的5%提高到目前(2007年8月)的35%以上,卷烟入库、移库、补货效率均有上升,物流运行成本也有效降低。“通过性货物”概念的提出及运用,不仅给渝烟物流带来了成本控制的新方法,也给全国其他烟草物流企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实例。

  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渝烟物流的“低投入、高效率”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物流模式。不难看出,建设现代物流不一定是大量自动化的物流设备的组合,而是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地区因素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去摸索、去实践的过程。

023-45669877